尋常性銀屑病
銀屑?。╬soriasis)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,典型皮損為鱗屑性紅斑,多發生于青壯年,春冬季節易復發或加重,而夏秋季節多緩解。
【病因和發病機制】 銀屑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清楚。目前認為,銀屑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,免疫介導是其主要發生機制。
【臨床表現】 本病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地差異很大,與種族、地理位置、環境等因素有關。自然人群發病率為0.1%~3%,我國為0.123%,患者多為青壯年,男女差別不大。本病病程慢性,可自愈,但易復發。多數患者冬季復發或加重,夏季緩解。
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征,可分為尋常型(圖19-3)、關節炎型、膿皰型及紅皮病型(圖19-4),其中尋常型占99%以上,其他類型多由尋常型銀屑病外用刺激性藥物、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、免疫抑制劑過程中突然停藥以及感染、精神壓力等誘發。
【治療】 首先應向患者解釋病情,解除精神負擔,囑其盡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。目前對銀屑病的各種治療只能達到近期療效,不能防止復發,尋常型銀屑病對身體危害不大,切不可盲目追求徹底治療而采用可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藥物(如系統使用糖皮質激素、免疫抑制劑等),以免使病情加重或向其他類型轉化。
局限性銀屑病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,皮損廣泛嚴重時給予綜合治療。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、急性點滴狀銀屑病、紅皮病型銀屑病及膿皰型銀屑病應避免外用刺激性強的藥物。
1.外用藥物治療 應依據皮損情況選擇用藥,常用的有:
(1)角質促成劑或剝脫劑:如5%~10%水楊酸軟膏或酒精制劑、2%~10%煤焦油軟膏、0.1%~2%蒽林軟膏、糊劑或乳劑;因有局部刺激,故不宜用于皺褶部位。
(2)糖皮質激素:主要用于頑固性皮損,有明顯療效,常選用中效、強效或超強效制劑。應注意局部不良反應,大面積長期應用強效或超強效制劑可引起全身不良反應,停藥后甚至可誘發膿皰型或紅皮病型銀屑病。
(3)維生素D3衍生物:鈣泊三醇可顯著調節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,對輕、中度銀屑病有效;應注意每次治療不宜超過體表面積的40%,且不宜用于面部及皮膚皺褶處。
(4)維A酸類軟膏:常用濃度為0.025%~0.1%,可與超強效糖皮質激素或紫外線(UV)療法聯用治療輕、中度銀屑病,也可用0.05%~0.1%他扎羅汀凝膠。
(5)其他:如10%環孢素溶液、5-氟尿嘧啶治療銀屑病病甲,0.1%~1%含氮酮的甲氨蝶呤治療斑塊型皮損,15%~20%尿素軟膏治療掌跖膿皰型銀屑病等。還可用5%~10%硫磺軟膏、10%~15%喜樹堿酊、5%~10%水楊酸軟膏或乙醇溶液。
3.全身藥物治療
(1)免疫抑制劑:甲氨蝶呤適用于關節病型、紅皮病型、膿皰型銀屑病及泛發性尋常型銀屑病,成人劑量為每周10~25mg口服,每周劑量不超過50mg,或2.5mg/d,每周連服5天,每天劑量不超過6.25mg;還可用環孢素、他克莫司或雷公藤多甙。
(2)維A酸類:適用于膿皰型、紅皮病型等嚴重類型銀屑病,常用阿維A酯0.75~1.0mg/(kg.d)口服。紅皮病型銀屑病可首先用0.25mg/(kg.d),每周遞增0.25mg/(kg.d),直至獲得滿意療效,維持量為0.5~0.75mg/(kg.d)。
(3)維生素制劑:可作為輔助治療。維生素A、維生素B12可用于兒童點滴狀銀屑??;也可用維生素C 0.3~0.75g/d,分3次口服,或1.0~3.0g/d靜滴;維生素D2適用于膿皰型銀屑病,成人劑量為6~10U/d分次口服。
(4)糖皮質激素:一般不主張用于尋常型銀屑病,主要用于紅皮病型銀屑病、急性關節病型銀屑病和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等,與免疫抑制劑、維A酸類聯用可減少劑量。
(5)抗生素:主要用于急性點滴狀銀屑病伴有咽部鏈球菌感染者,可用青霉素或紅霉素,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可用克林霉素、甲砜霉素、頭孢類抗生素。
(6)免疫調節劑:可酌情使用胸腺肽或轉移因子等。
(7)普魯卡因靜脈封閉:可阻斷神經傳導的惡性刺激,恢復皮膚正常的調節功能,注射前需作皮試。成人劑量為4~8mg/(kg.d),用生理鹽水或5%葡萄糖液配成0.1%濃度,也可加入維生素C 1~3g,靜脈緩慢滴入,10天為1個療程。
3.物理治療
(1)UVB光療:窄波UVB用于中、重度銀屑病和局部頑固性皮損的治療,可單用或聯用,一般每周治療2~3次,劑量為最小紅斑量(MED)。
(2)光化學療法:內服或外用補骨脂素后用長波紫外線照射,初次劑量通過預先測定的最小光毒量(MPD)來定,一般每周治療2次。
(3)浴療:可酌情使用水浴、礦泉浴、焦油浴、糖浴、藥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