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褐斑/白癜風/雀斑
黃褐斑(chloasma,melasma)是多見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。
【病因和發病機制】 紫外線照射、使用化妝品、妊娠、內分泌紊亂、藥物(如避孕藥、氯丙嗪、苯妥英鈉等)、微量元素失衡等均可引起黃褐斑,其中妊娠引起者又稱妊娠斑,與雌激素水平升高有關,分娩后可消失;某些慢性疾?。ㄈ鐙D科疾病、肝炎、慢性酒精中毒、甲亢、結核病、內臟腫瘤等)患者也可發生;本病發生還可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。
【臨床表現】 多累及中青年女性,男性也可發生。常春夏季加重,秋冬季減輕。好對稱發生于于顏面顴部及頰部而呈蝴蝶形,亦可累及前額、鼻、口周。典型皮損為黃褐色或深褐色斑片,大小不一,邊緣清楚(圖24-2)。無自覺癥狀。病程不定,可持續數月或數年。
圖24-2
【診斷和鑒別診斷】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即可診斷。
本病需與光化性扁平苔蘚、色素性化妝品皮炎、顴部褐青色痣、黑變病及雀斑等面部色素性皮膚病進行鑒別。
【治療】 首先應尋找病因,并作相應處理;避免日光照射,在春夏季節外出時應在面部外用遮光劑如5%二氧化鈦霜。
1.外用藥物治療 可用脫色劑(如2%~5%氫醌霜、10%~20%壬二酸霜、4%曲酸等)、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霜、0.025%~0.1%維A酸霜、左旋維生素C等,用果酸進行化學剝脫并加用脫色劑可取得良好效果;面膜倒模能改善面部皮膚的血液循環,促進藥物吸收,加速色斑消退。
2.內用藥物治療 可口服維生素C、維生素E,也可試用大劑量維生素C靜脈注射。
第三節 雀斑
雀斑(freckle)是常見于中青年女性日曬部位皮膚上的黃褐色色素斑點,家族聚集現象嚴重的雀斑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,致病基因定位于4q32-q34。
【臨床表現】 多始見于5歲左右的兒童,女性居多。常春夏季加重,秋冬季減輕。好發于面部(特別是鼻部),也可見于肩及背部。典型皮損為淡褐色至黃褐色針尖至米粒大小斑點,孤立而互不融合,數目多少不一,分布對稱,受紫外線照曬后皮損可變大,同時顏色加深、數目增多(圖24-3)。一般無自覺癥狀。
圖24-3
【組織病理】 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胞體較大,樹枝狀突起明顯,但黑素細胞數目未見增多,在基底細胞內黑素顆粒數量亦增多。
【治療】 應避免日曬,外出時應外用遮光劑。
局部腐蝕、皮損化學剝脫療法(如30%~35%三氯醋酸溶液或苯酚點涂或液氮冷凍等)均可使雀斑剝脫,但部分患者可形成瘢痕或色素沉著。使用摻銨釔鋁石榴石激光(Nd:YAG,波長為532nm)治療有較好療效,但仍容易復發